摘要: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解析了去勢難治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新研究發(fā)現(xiàn)推動科學家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前列腺癌的發(fā)病學原理,并為開發(fā)出新的疾病治療策略指明了新方向。相關研究論文發(fā)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細胞》旗下子刊《癌細胞》(cancer cell)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華人女科學家吳虹教授,其早年畢業(yè)于中國北京醫(yī)學院,F(xiàn)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和醫(yī)學藥理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腫瘤細胞信號轉導及分子機制研究,曾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Nature、Cell、Blood和PNAS等頂級學術期刊發(fā)表多篇有重要影響力的論文。兼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遺傳技術中心主任、JCCC癌癥干細胞研究項目協(xié)同主任等職,2011年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協(xié)會院士。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男性癌癥相關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報道僅次于肺癌,在男性居癌癥死亡的第二位。大多數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最初對雄激素剝奪療法療效較好,然而幾乎所有患者最終會對該療法產生抗性而失效。盡管過去的研究證實PTEN/PI3K信號轉導通路異常與晚期去勢難治性前列腺癌密切相關,然而科學家們對于PTEN缺失對去勢難治性前列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并不是很清楚。
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去勢抵抗性生長是Pten(-)前列腺癌細胞的固有特性,與癌癥的發(fā)展階段無關。PTEN缺失通過調控雄激素受體(AR)轉錄因子活性導致雄激素反應性基因表達抑制。當研究人員在上皮細胞中條件性敲除AR基因時,發(fā)現(xiàn)Pten(-)前列腺癌細胞增殖加快。進一步的實驗表明這些前列腺細胞中的雄激素反應性基因Fkbp5表達下調,PHLPP介導的AKT抑制作用被阻斷。
新研究發(fā)現(xiàn)表明PI3K與AR信號通路相互作用是去勢難治性前列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分子機制,新研究發(fā)現(xiàn)將推動科學家們更深入地了解前列腺癌的發(fā)病學原理,并為開發(fā)出新的疾病治療策略指明了新方向。
原文摘要:
Cell Autonomous Role of PTEN in Regulating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Growth
Alteration of the PTEN/PI3K pathway is associated with late-stage and 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 However, how PTEN loss is involved in CRPC development is not clear. Here, we show that castration-resistant growth is an intrinsic property of Pten null prostate cancer (CaP) cells, independent of cancer development stage. PTEN loss suppresses androgen-responsive gene expressions by modulating androgen receptor (AR) 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ity. Conditional deletion of Ar in the epithelium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Pten null cancer cells, at least in part, by downregulating the androgen-responsive gene Fkbp5 and preventing PHLPP-mediated AKT inhibition. Our findings identify PI3K and AR pathway crosstalk as a mechanism of CRPC development, with potentially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aP etiology and therapy.
作者簡介:
吳虹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醫(yī)學藥理學系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生物研究所和強森綜合癌癥中心的成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分子遺傳技術中心的主任負責人。癌癥中心泌尿生殖癌癥學領域和新成立的加州大學干細胞醫(yī)學研究所的癌癥干細胞領域的共同負責人(協(xié)同主任)。2011年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協(xié)會院士。
學習經歷:
中國北京醫(yī)學院獲得M.D.,而后師從哈佛醫(yī)學院的Rudolf Jaenisch博士并獲得了生物化學Ph.D.。后來,她獲得Damon Runyon-Walter Winchell博士后獎學金資助,師從Whitehead生物醫(yī)學研究所的Harvey Lodish博士。
研究經歷:
主要研究方向為腫瘤細胞信號轉導及分子機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NATURE、CELL、BLOOD 和PNAS 等頂級學術期刊發(fā)表多篇有重要影響力的論文。
在中國的科研活動
積極參與中國的生物醫(yī)學的發(fā)展,并且從2003年起一直擔任中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審核委員會的成員,中國科學院遺傳發(fā)育研究所的科學顧問委員會的委員。被選為中國生物醫(yī)學研究員協(xié)會的委員會成員和秘書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