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有關藥物不良反應考點,供主管藥師考試考生復習分享。
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
(1)藥物方面的因素
①藥理作用:這是藥物的共同特性,這往往與藥物對機體效應器(即藥物作用于機體的器官或受體)的選擇性不強有關,如應用氯丙嗪治療精神分裂癥時出現(xiàn)帕金森綜合癥,是由于它在阻斷邊緣系統(tǒng)的多巴胺受體,又阻斷了紋狀體的多巴胺受體,產生以震顫為主的癥狀,如刻板式的運動障礙。 來
②方法和劑量的影響:熟悉藥物的給藥方法和治療劑量,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反之,會加重藥物的不良反應。靜滴或肌注慶大霉素治療胃腸道感染,可出現(xiàn)對腎臟和第八對腦神經的損害,隨使用劑量的加大,不良反應則加重;口服慶大霉素也可治療胃腸道感染,卻可避免對腎臟損害。
③藥物相互作用:多種藥物合用時,有的藥物可影響另一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使藥效發(fā)生變化而產生毒性作用。據資料報道,兩藥并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占4.2%,6-10種藥并用,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增至7.4%.
④藥品質量:藥品在生產、運輸、保存過程中,混入雜質或受到污染,而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青霉素中聚合物(青霉烯酸、青梅噻唑等)是致敏物(半抗原)。
⑤藥物的劑型和賦形劑:藥物的劑型不同、生物利用度不同和血藥濃度不同。如血漿藥物濃度增加過快,可出現(xiàn)不良反應。此外,賦形劑的改變亦可引起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有時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2)機體方面的因素
①種族的差異:人中不同,對藥物敏感成都不同,如甲基多巴所致溶血性貧血,不同種族發(fā)生率不同,高加索人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有15%陽性;中國人、非洲人均不發(fā)生陽性反應。
②性別:氯霉素和保泰松致粒細胞缺乏癥的發(fā)生率,女性遠遠高于男性。
③年齡:老年人排泄藥物較慢,藥物的血漿半衰期延長。老年人的血漿蛋白含量較低,結合藥物的能力也有降低,血漿中有活性的游離藥物增加,藥效增加,易發(fā)生不良反應。據統(tǒng)計,60歲以下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3%;60歲以上者為15%.此外,嬰幼兒代謝和排泄藥物功能不全,而對藥物的敏感性較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
④病理狀態(tài):肝、腎功能不全者,不利于藥物的代謝和排泄,使藥物血濃度增高,作用時間延長,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亦增高,甚至發(fā)生嚴重后果。
藥物不良反應危害
(1)藥物的副作用 一般藥物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其中有的用于治療目的,其余的作用便成為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劑量下,伴隨藥物的治療作用而同時發(fā)生的非治療所需的藥理作用,屬于藥物的固有效應。例如在應用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具有β1和β2兩種受體的抑制作用。治療高血壓、心絞痛和心律失常時,是阻斷了心臟的β2受體,而誘發(fā)或加重支氣管哮喘癥狀,是因為阻斷了支氣管上的β1受體所致。
(2)藥物的毒性作用 大多數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有的可引起組織或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結構的改變,如心臟、肝臟、腎臟、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的變化。對藥物高度在體內停留時間較長,長期服藥者可造成藥物在體內蓄積,可出現(xiàn)慢性毒性反應。毒性反應往往與劑量有關,增加藥物劑量則毒性作用亦增強。因此,企圖用加大藥物劑量的方法,來增加藥物療效,其效果是有限的,有時,后果是極其危險的。
(3)藥物的后繼反應(或稱后作用) 指停藥后相繼發(fā)生的生物效應。如長期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由于負反饋作用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
(4)變態(tài)反應 指藥物作用于機體產生的超敏感的免疫反應。如應用青霉素及某些生物后出現(xiàn)的蕁麻疹、藥物熱、血管神經性水腫、休克等變態(tài)反應。
(5)特異質反應 指少數人體內缺少某些代謝酶而導致服藥后出現(xiàn)的毒性反應。如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患者,服用磺胺類、阿司匹林、抗瘧藥(伯氨喹)等藥物后,引起急性溶血反應。
(6)抗菌藥物引起的二重感染 長期大劑量應用抗生素大量殺滅體內敏感菌,使正常菌群失調,造成體內耐藥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形成的二重感染,如偽膜性腸炎及真菌感染等。
(7)藥物的依賴性 有些藥物長期應用后一旦停藥,患者產生一種病態(tài)反應,除心理上強烈渴求(精神依賴性)外,生理上也產生依賴性(身體依賴性)臨床通常稱成癮性。這種長期藥形成的依賴性,停藥后使體內不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者,稱戒斷綜合征,如嗎啡、度冷丁等。
(8)藥物的致癌作用 如己烯雌酚引起的少女陰道癌,抗腫瘤藥引起第二腫瘤等。
(9)藥物的致畸作用 主要指妊娠早期因孕婦服用藥物,造成胎兒生長發(fā)育的異常,如反應停引起海豹肢畸形;氯霉素在胎兒體內蓄積,引起胎兒呼吸功能不去昂、紫紺、腹脹、面色蒼白為特征的灰嬰綜合征等。
(10)藥物的致突變作用 藥物作用于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使遺傳物質的結構發(fā)生改變而引起生物學變異,如畸胎或腫瘤生成。
藥物不良反應預防
(1)掌握藥物的藥理作用 嚴格選擇適應證,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病情不需要或者可用可不用的藥物,盡量不用;診斷不明者,盡量不用藥或少用藥。如搶救磷化鋅(無機磷殺鼠藥)中毒的病人,不可錯用解磷定。對于藥理作用不清楚者,禁忌使用。此外,許多藥物的商品名很相似,要注意鑒別并詳細閱讀說明書,以免誤用。如搶救心絞痛的病人,誤將消炎痛看成消心痛應用,不僅會延誤搶救,還可能給患者帶來嚴重后果。
(2)掌握藥物的劑量、劑型 藥物不良反應與劑量有關,服藥劑量越大,毒性作用越強。因此,須按醫(yī)囑服藥,不可自行加量或減量。此外,要注意患者機體各臟器的功能情況,如肝、腎功能減退時,應使用對肝、腎功能無損害的藥物,并減少用藥劑量。老人和兒童對藥物耐受性常低于青壯年,用藥劑量要適當調整。同一藥物的劑型不同,往往影響藥物的吸收和血藥濃度,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也易引起不良反應。
(3)掌握正確的給藥方法 給藥途徑的不同,對藥物的吸收速度和分布各異,使藥物發(fā)揮作用的快慢、強弱及持續(xù)時間都有區(qū)別。一般能口服獲得療效的就盡量口服給藥,能局部用藥者就不全身給藥,這樣也可以減輕或防止部分藥物的不良反應。有些抗腫瘤藥局部給藥,能提高療效,不良反應也少,相反,全身給藥,療效低,不良反應也多。
(4)了解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和禁忌癥 易引起變態(tài)反應的藥物,使用前須做皮試,皮試陰型者方可使用。有配伍禁忌的藥物,應禁止并用。盡量減少聯(lián)合用藥的品種。
此外,為了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生產廠家應嚴把質量關,提高藥物的純度,減少雜質。同時還應注意包裝、保管、運輸、銷售過程中的保護,盡量消除藥物流通過程中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