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http://bhshhw.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2/17/827232.png)
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ABO部分血型系統(tǒng)”相關知識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Rh血型系統(tǒng)
Rh是恒河猴(Rhesus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蘭德斯坦納等科學家在1940年做動物實驗時,發(fā)現恒河猴和多數人體內的紅細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質,故而命名的。凡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上有Rh抗原(又稱D抗原)的,稱為Rh陽性。這樣就使已發(fā)現的紅細胞A、B、O及AB四種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別一分為二地被劃分為Rh陽性和陰性兩種。隨著對Rh血型的不斷研究,認為Rh血型系統(tǒng)可能是紅細胞血型中最為復雜的一個血型系。Rh血型的發(fā)現,對更加科學地指導輸血工作和進一步提高新生兒溶血病的實驗診斷和維護母嬰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有關資料介紹,Rh陽性血型在我國漢族及大多數民族人中約占99.7%,個別少數民族約為90%。在國外的一些民族中,Rh陽性血型的人約為85%,其中在歐美白種人中,Rh陰性血型人約占15%
在我國,RH陰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RH陰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
RH陰性者不能接受RH陽性者血液,因為RH陽性血液中的抗原將刺激RH陰性人體產生RH抗體。如果再次輸入RH陽性血液,即可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但是,RH陽性者可以接受RH陰性者的血液。
有些血型抗體是不完全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細胞結合后看不出凝集現象,血清中有抗體但不容易發(fā)現。1945年抗人球蛋白試驗應用到血型檢查中來,這種試驗就可檢查不完全抗體,從此,許多血型抗原陸續(xù)被人發(fā)現。每當發(fā)現一個新抗原后就要確定這一抗原與已經發(fā)現的血型是什么關系,這樣在人的紅細胞上便確定了若干血型系統(tǒng)。此外,還有一些抗原,或因其在群體中出現的頻率太高,或因其在群體中分布的頻率太低,對它們無法進行遺傳學分析。在沒有弄清它們的遺傳關系以前,暫且把這些抗原分別叫做高頻率抗原及低頻率抗原,對于它們的歸屬有待進一步確定。
?。?)MN血型系統(tǒng)
紅細胞膜上另一類血型抗原叫MN抗原,即紅細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它在SOS凝膠電泳譜上顯示兩條區(qū)帶,即PAS-1和PAS-2,血型糖蛋白A是兩者的二聚物。已知血型糖蛋白A由131個氨基酸組成,其一級結構已測定(圖2)。血型糖蛋白A的肽鏈呈三節(jié)式結構,中間第73~92號氨基酸為疏水性肽鏈,可橫穿膜脂層,N端肽鏈位于膜外側,與血型活性有關,在這段肽鏈上分布有15條O-糖苷鍵型糖鏈和1條N-糖苷鍵型糖鏈,糖鏈中唾液酸占紅細胞膜上全部唾液酸的一半以上,C端肽鏈位于膜內側,含較多酸性氨基酸。
MN抗原由M抗原和N抗原兩部分組成,如果用神經氨酸酶將M抗原切去1個唾液酸(N-乙酰神經氨酸),則為N抗原,如再切去一個唾液酸則抗原性完全失去。MN抗原的抗原性還和肽鏈上的氨基有關,若將氨基用乙酰基保護后即失去抗原性。隨著S和s兩個抗原的發(fā)現,此血型系統(tǒng)現在一般稱為MNS血型系統(tǒng)。
?。?)HLA血型系統(tǒng)
HLA血型系統(tǒng)是人類白細胞抗原中最重要的一類。與紅細胞血型相比,人們對白細胞抗原的了解較晚,人體第一個白細胞抗原Mac是1958年法國科學家J.多塞發(fā)現的。HLA是人體白細胞抗原的英文縮寫,已發(fā)現HLA抗原有144種以上,這些抗原分為A、B、C、D、DR、DQ和DP7個系列,而且HLA在其他細胞表面上也存在。
HLA抗原是一種糖蛋白(含糖為9%),其分子結構與免疫球蛋白極相似(圖3)。HLA分子由4條肽鏈組成(含2條輕鏈和2條重鏈),重鏈上連接2條糖鏈。HLA分子部分鑲嵌在細胞膜的雙脂層中,其插入膜的部分相當于免疫球蛋白IgG的Fc區(qū)段,輕鏈為β-微球蛋白。由于分子結構上的相似,故HLA與有保衛(wèi)功能的免疫防御系統(tǒng)密切相關。
此外,HLA和紅細胞血型一樣都受遺傳規(guī)律的控制。決定HLA型的基因在第6對染色體上。每個人分別可從父母獲得一套染色體,所以一個人可以同時查出A、B、C、D和DR5個系列中的5~10種白細胞型,因此表現出來的各種白細胞型有上億種之多。在無血緣關系的人間找出HLA相同的兩個是很困難的。但同胞兄弟姊妹之間總是有1/4機會HLA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因此法醫(yī)鑒定親緣關系時,HLA測定是最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