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http://bhshhw.cn/upload/resources/image/2024/12/17/827232.png)
粒細胞系統(tǒng)形態(tài)都包含哪些呢?為了幫助更多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原始粒細胞:胞體直徑10~18μm,圓形或類橢圓形。胞核較大,約占細胞的2/3以上,核染色質呈細粒狀,排列均勻,無濃集,核膜較模糊。核仁2~5個,較小,清楚。胞質量少,呈透明天藍色,繞于核周,無顆粒。
2)早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2~20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大,核染色質較原粒粗糙,核仁常清晰可見。胞質量較多,呈淡藍、藍或深藍色,漿內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天青胺藍顆粒。
3)中幼粒細胞:
①中性中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0~18μm,圓形。胞核橢圓形或一側開始扁平,占細胞的1/2~2/3,染色質聚集成索塊狀,核仁消失。胞質量多,內含中等量、大小較一致的特異的中性顆粒。
②嗜酸性中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5~20μm,胞核與中性中幼粒細胞相似。胞質內充滿粗大、均勻、排列緊密、橘紅色的特異的嗜酸性顆粒。
③嗜堿性中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0~15μm。胞核橢圓形,輪廓不清楚,核染色質較模糊。胞質內及核上含有數量不多、排列零亂、大小不等的紫黑色特異的嗜堿性顆粒。
4)晚幼粒細胞:
①中性晚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0~16μm,呈圓形,胞核明顯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過核假設直徑的一半。核染色質粗糙,排列更緊密,呈小塊,并出現副染色質(即塊狀染色質之間的空隙),核仁無。胞質量多,染淺紅色,充滿中性顆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0~16μm,胞核在中央或偏一側,呈腎形或橢圓形。胞質充滿著嗜酸性顆粒。
③嗜堿性晚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0~14μm。胞核固縮呈腎形,輪廓模糊。胞質內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勻的嗜堿性顆粒。
5)桿狀核粒細胞:
①中性桿狀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0~15μm,圓形。胞核凹陷程度超過核假設直徑的一半,核徑最窄處大于最寬處1/3以上,形態(tài)彎曲成帶狀,核染色質粗糙呈塊狀,核兩端鈍圓,染深紫紅色。胞質充滿中性顆粒。
②嗜酸性桿狀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1~16μm,圓形。胞核與中性桿狀粒細胞相似。胞質充滿著粗大的橘紅色嗜酸性顆粒。
③嗜堿性桿狀核粒細胞:胞體10~12μm。胞核呈模糊桿狀。胞質內及胞核上含有紫黑色、大小不均、數量較少的嗜堿性顆粒。
6)分葉核粒細胞:
①中性分葉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0~14μm,圓形。胞核分葉狀,常分2~5葉,核染色質濃集或呈較多小塊。胞質豐富,漿內分布著細小紫紅色中性顆粒。
②嗜酸性分葉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1~16μm,胞核多分為兩葉。胞質充滿著粗大呈橘紅色嗜酸性顆粒。
③嗜堿性分葉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0~12μm,胞核可分3~4葉或分葉不明顯。胞質嗜堿性顆粒呈紫黑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常掩蓋在核上。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關于臨床檢驗技師的資訊請大家繼續(xù)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