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02月07日 19:00-21:00
詳情
02月08日 09:00-21:00
詳情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齦乳頭炎等多種常見口腔內科疾病是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我院口腔急診的年平均門診量約4萬余人,其中近三分之二的患者因牙疼而就診。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這種說法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因牙疼而產生的極度痛苦和心理情緒變化。從醫(yī)學角度來講,疼痛是患者的一種主觀感受,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同時牙疼患者可由多種不同的牙科疾患所引起,因此在口腔急診科就診的牙疼患者主訴及癥狀不盡相同,特別是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的牙疼患者在口腔內科急診處理的初診、治療期間及治療后可表現不同的心理反應和情緒變化。綜合分析這類牙疼患者的心理和情緒變化特點,加強心理護理,將有助于患者積極配合相應的口腔內科治療,從而及時、有效地緩解和解除患者的痛苦。
牙疼發(fā)作期
初診: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的牙疼可表現為自發(fā)性劇痛、冷熱刺激痛、夜間加重痛、放射性痛、患牙咬合痛和腫脹痛等,因疼痛癥狀作為一種傷害性刺激的結果屬于個人的主觀知覺體驗,故受許多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在牙疼的內科治療與護理中,應首先評估牙疼初診患者的心理問題及其對疾病的影響,如患者呈現出急燥、緊張及擔心心理等,需因人而異,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
急燥心理:由于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類患者一般都有自發(fā)性、持續(xù)性劇痛,并因夜間加重疼而影響患者睡眠等表現。故患者初診時容易表現急躁心理,有些患者為緩解疼痛而放棄治療,要求拔牙。有的患者一手捂著面部,一手拿著水杯,不停地用冷水漱口;有的患者則在侯診室坐立不安。曾有一位患急性根尖周炎的28歲男性患者,因牙疼難忍第一次就診時即要求拔牙,經醫(yī)務人員耐心解釋后接受了治療,但因患者的患牙根尖炎癥較重,開髓引流后穿髓孔太小,導致引流不充分,使患者的疼痛未徹底緩解。患者于次日凌晨再次就診,極不耐煩地抱怨道:“大夫,就是你不同意給我拔牙,攪得我一宿未睡,這次拔掉算了?!睂Υ俗o士應用和藹的態(tài)度、簡潔的言語、宣教圖片示意講解等溝通行式有意識地影響病人的認識,能治好的牙若不負責任地拔掉就一去不復返了,“就像手指疼不能隨便將手指去掉一樣。”經過醫(yī)務人員的耐心解釋,患者同意接受進一步的治療,并輔助全身應用消炎藥和止疼藥。從這一病例中不難看出,護士及時向患者講解口腔牙疼急診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改變患者所固有的“牙疼就必須拔牙”的不正確觀念和因此所致的心理和行為狀態(tài),對于消除其急燥心理、配合治療是十分關鍵的。
緊張心理:由于急性牙髓炎和急性根尖周炎患者初診時,都要通過開髓引流來減輕患者的牙疼,因此患者坐在治療椅上接收牙科治療時就會產生緊張心理。有些患者坐在治療椅上反復詢問大夫;有些患者用手緊緊抓住椅把;還有些患者在剛接受大夫快速磨牙時就要求中止治療。例如有一位45歲的急性牙髓炎男性患者夜間來院求診三次,并已在一定時間內口服了三包速克痛的止痛藥,每次都對大夫說:“大夫,能不能不鉆牙齒,開點止痛藥吧。”護士提醒患者“您已經吃了三包速克痛了,牙疼仍無法緩解,說明止痛藥的效果不佳。”“鉆開牙后才能引流患牙內的炎性分泌物,真正解除牙疼。”患者在醫(yī)務人員的解釋和鼓勵下,接受了治療,牙疼也很快得到了緩解。因此,護士應幫助患者了解引起牙疼的原因,說明全身用藥往往不能直接控制牙疼,改變患者的無效應對要求,同時還應幫助患者分析治療中所帶來的不適與消除牙齒疾患之間的利弊關系,減輕心理壓力,使患者勇于接受治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擔心心理:隨著對愛牙、護牙知識的多渠道宣傳,大眾對口腔衛(wèi)生保健的認知度在不斷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隨之增強,這對于我國口腔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積極意義。但同時由于對相關知識的片面理解,少數牙疼患者就診時顧慮重重、猜測多疑,因而表現出擔心心理,如果此時醫(yī)務工作者不注意觀察病人的心理活動,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影響治療。有些患者就診時擔心牙科手機的消毒不徹底,有些患者自帶漱口杯,還有些患者眼睛盯著大夫的手套,觀察大夫是否更換一次性檢查手套。如一位50歲的女性牙疼患者,坐在治療椅上就對護士說:“報紙上報道,牙科治療能引起乙肝和愛滋病,咱們的器械怎么消毒?”對此護士應耐心傾聽病人的問題,充分理解患者的擔心,并作出相應的、令患者信服的解釋。如及時讓患者查看機頭消毒的紙包裝日期,向病人說明每個患者使用后的渦輪機頭必須經消毒后才能再使用,牙科檢查器械也均是一次性的。同時解釋醫(yī)院為防范交叉感染所采取的各項保護措施,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增強醫(yī)患之間的相互信任,使病人順利接受治療
復診治療中
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患者的牙體治療多采用根充或塑化方法,根管封藥、根充超填,根充物質對根尖周組織的化學性或機械性刺激可引起疼痛。而塑化治療后近期出現的疼痛多為塑化液壓出根尖孔引起化學性根尖周炎所致?;颊咧委熎陂g或治療后有時出現劇烈疼痛、腫脹等急診表現。治療期間,牙疼急性發(fā)作時可采取開放髓腔、調牙合、口服消炎藥或止疼藥等應對措施;若引起牙齦軟組織腫脹,可采取切開引流和配合理療等方法。急診牙疼患者經初診處理后疼痛緩解,但在因疼痛再次發(fā)作而復診時,常表現出不配合治療的情緒,并有不同程度的恐懼、著急和敏感等心理特點。因此,加強復診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個性化護理對于完成治療、提高療效是十分必要的。
不配合治療:牙疼患者容易在急性發(fā)作期疼痛緩解后,放棄復診治療,這樣可導致急性炎癥轉化為慢性炎癥。因此,護士在接待患者急診處理時,就應主動告訴患者復診治療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利用科室內的口腔衛(wèi)生宣教欄、口腔健康科普書籍和小宣傳冊等向患者講授牙科保健知識,分析俗話中認為“牙疼不是病”的錯誤觀點,使患者認識到放棄或不配合治療只會增加今后治療的難度,不僅會進一步增加復診次數,加重痛苦,還可能導致失牙或引起身體其它部位疾病的后果,護士在進行護理評估中就要去發(fā)現問題,并且設法去幫助病人解決問題,從而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恐懼心理:急性牙髓炎引起的牙疼患者,經過開髓緩解牙髓腔壓力后,多需封砷劑處理以滅活牙髓神經。極少數患者因髓腔壓力過大而在封失活劑后產生劇痛,此時應再次開髓減壓,待患者疼痛緩解后再封失活劑,但這些看牙時疼痛的經歷會產生條件反射,表現在患者對下一次復診的恐懼和真正拒絕,有些患者的恐懼心理和早先不愉快的看牙經歷和回避看牙有很大的關系,Milgrom等認為患者的恐懼心理來自直接或間接與牙科的接觸,護士應了解這類病人的特點,注意語言和行為的規(guī)范性、藝術性、靈活性。讓患者逐漸適應牙科治療,帶患者去診所看正在接受治療的病人,讓他們觀察其它病人的反應,然后安排患者進行預防性治療如涂氟治療等。最后,讓他們進行所需要的治療。如一位48歲的急性牙髓炎的女性患者復診時希望選擇一個懂得盡量避免自己疼痛的大夫,否則拒絕進一步的治療,我們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通過患者自己選擇、自己決定,自然也平衡自己的心理,消除了恐懼牙科治療的心理。
著急心理:急性牙疼患者的一個共同的心理特點就是認為自己的病最急、最疼、最重,都迫切希望得到迅速的治療和處理。因此,當就診患者多、值班大夫少的特殊情況下,急診科護士還應承擔耐心疏導患者,維持正常就診秩序的工作。在本著“先來后到”、有序接診的原則基礎上,還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年老、體弱或患有其它嚴重疾病的牙疼患者應注意觀察,必要是需說服其他患者而優(yōu)先予以處治,防止不必要的危重情況發(fā)生。這就要求護士在接待病人時應辨別引起牙疼的原因,了解口腔疾病的大致分類,分清輕重緩急,耐心向患者作解釋工作,大多數患者是可以克服著急心理,配合急診室工作的。隨著病人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更提醒我們醫(yī)護人員在忙于工作的同時,必須顧及病人的各種心理反應,從而避免醫(yī)患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敏感心理:牙疼患者復診時對醫(yī)護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十分敏感,醫(yī)務人員的言談舉止對病人心理產生很大影響,如一位根尖周炎的老年患者在牙椅上治療完畢,護士收拾檢查器時對病人說:“你,完了吧?!边@時病人本身因牙疼困擾,又聽到護士的簡單語言,就尤為反感道:“我沒完,好好的?!弊o士的語言中減了一個字就可引起患者的極度不滿,如果說“您治療完了嗎?”患者就會感到又親切又溫暖。因此,細心觀察牙疼復診病人的心理活動,尋求具體的心理護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治療后
急性牙疼患者牙體治療時一般要來院治療3~4次,前后時間須3~4周,部分牙疼患者在治療后仍會有擔心、顧慮,“補牙的銀汞不會掉吧?!薄把a的牙能吃肉嗎?”還經常會電話咨詢。因此每次治療后,護士應詳細對患者交待治療經過及治療后的注意事項,如銀汞充填患牙多少時間后,才能吃堅硬的食物;若患牙出現冷、熱、酸、疼等異常反應時應及時復查。護士應主動向患者宣傳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讓病人更多地了解口腔疾病的臨床表現、預防和治療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等。
總之,牙疼患者在接受口腔內科急診處理的不同階段,可產生多種不同的心理反應和情緒變化。護士應充分了解這類患者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針對處于不同治療階段的不同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從而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
02月07日 19:00-21:00
詳情02月08日 09:00-21:00
詳情